有機茶病蟲害防治技術
有機茶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和方法生產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等)污染,并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產品和再加工制品。有機茶是一種無污染的保健飲品,它與當今人們日益增強的健康保健意識相適應,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有機茶開發有助于降低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有利于我國茶葉出口。并因在生產過程中不施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對土壤與環境不造成污染,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
有機茶園立園條件:必須符合生態環境質量,要求遠離城市和工業區以及村莊與公路,以防止城鄉灰塵、廢水、廢氣及過多人為活動給茶葉帶來污染。茶地周圍須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樣性;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土質肥沃。
有機茶園病蟲防治的原則:有機茶園禁止使用一切化學合成農藥,有機茶園的病蟲控制應本著尊重自然的原則,應用生態學的基本方法,充分發揮以茶樹為主體的、茶園環境為基礎的自然生態調控作用,以農業措施為主,輔之適當的生物、物理防治技術,并利用有機茶生產標準中允許使用的植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控制茶園病蟲害,從而保證茶樹正常生長。
有機茶園病蟲害控制的主要技術措施
(1)保護茶園生物群落結構,維持茶園生態平衡:有機茶園一般選擇自然條件較好、植被豐富、氣候適宜的山區和半山區茶園,在此基礎上要注意維持和保護生態環境。要采取植樹造林,種植防風林、行道樹、遮蔭樹,增加茶園周圍的植被。部分茶園應退茶還林,調整茶園布局,使之成為較復雜的生態系統,從而改善茶園的生態環境,創造不利于病蟲和雜草孳生、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茶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增強茶園自然生態調控能力。
(2)優先采用農業技術措施,加強茶園栽培管理:有機茶園要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害大發生的機率。新植茶園應選擇抗病品種。在秋冬季節,適時施用廄肥、漚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作為基肥,以養護土壤,培育壯樹。在采茶季節要及時分批多次采摘,減輕蚜蟲、小綠葉蟬、茶細蛾、茶跗線螨、茶橙癭螨、茶麗紋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的危害;惡化這些害蟲的營養條件,破壞害蟲的產卵場所;對有蟲芽葉要注意重采、強采,如遇春暖早,要提早開園采摘,夏秋季節盡量少留葉采摘。秋季如果害蟲多,適當推遲封園。在農閑季節可適當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茶樹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破壞地下害蟲的棲息場所,有利于天敵入土覓食。對于茶園惡性雜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雜草不必除草務凈,保留一定數量的雜草有利于天敵棲息,調節茶園小區候,改善生態環境。
(3)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在自然界,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是長期存在的。充分發揮并利用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效能是害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