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癭蚊對茶園的危害與防治
近來,在茶園中看到一種茶芽卷成條狀,新芽不發和芽頭枯焦脫落的現象,經觀察鑒定,這是一種癭蚊危害所致,暫定名為茶葉癭蚊。該蟲屬雙翅目、癭蚊科(Cecidomyiidae.學名待定),迄今未見有關報道,在我國的各種茶樹病蟲名錄上也未有記載。2001~2002年,作者對該蟲作了初步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以供參考。
一、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代數尚未明確,但至少發生2代。雌成蟲產卵于茶芽上或芽旁的嫩葉上,幼蟲孵化后從茶芽縫隙處爬入芽內,在芽內、穴正面、雪表面吮吸汁液危害。被害芽背面能伸長,正面被不斷吸汁而停止生長,因此導致茶芽卷成條束狀。一個芽中有一個或多個幼蟲。在受害芽枯死時幼蟲能爬出轉移到另一芽危害。幼蟲老熟時爬出茶芽,彈落到地面后,爬入土壤縫隙中或枯枝落葉間結繭化蛹;碰到不良環境時,有的幼蟲入土后不結繭化蛹,進入越夏或越冬,等條件適宜時再結繭化蛹;也有個別幼蟲不爬出茶江浙一帶,全年以春末至夏初發生最重,幼蟲危害盛期一般在5月份。由于地區和年份不同,危害盛期也有遲早,一般年份發生在5月下旬,如果春季氣溫高、濕度大,可發生在5月上中旬。該蟲趨嫩性強,喜陰濕。因此在留養茶園、濕度大的遮蔭茶園和山地茶園中發生較多。
二、危害狀
目前,茶葉癭蚊僅在局部茶園中發生,經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園中調查,發生嚴重的地塊,芽被害率可達90%以上。該蟲以幼蟲在未展開的芽內兩側吸食汁液危害,受害茶芽正面兩側向內緊卷,呈條束狀,仔細剝開條束,可看到白色的蛆狀幼蟲。危害后期有的茶芽枯焦,從芽柄部脫落,也有的被害茶芽,其基部尚能展開,但葉尖部兩側葉緣向內卷,與卷葉蛾類幼蟲初期危害狀很相似,但沒有卷葉蛾危害狀那樣的卷絲與蟲糞。與已報道的兩種癭蚊(茶枝癭蚊和茶芽癭蚊)比較,則更易區別。受茶葉癭蚊危害的茶園,芽梢停止生長,新芽不再萌發,因此對茶葉產量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