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毛蟲的識別與防治
1、分布危害:全國各產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國茶區的一種重要害蟲 ,主要為害茶葉,還可為害油茶、柑桔等。幼齡幼蟲咬食茶樹老葉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葉成缺刻;幼蟲群集為害,常數十至數百頭聚集在葉背取食,發生嚴重時茶樹葉片取食殆盡。
2、形態特征:又名茶黃毒蛾、擺頭蟲 ,屬鱗翅目毒蛾科。成蟲體長約10毫米,翅展約28毫米;雌蛾稍大,體翅黃褐色;雄蛾稍小,黑褐色;前翅中間有2條淡黃色橫紋,翅尖淡黃色區內有2個黑點 ;雌蛾體末端有黃色毛叢。卵成塊產,卵塊橢圓形,上覆黃色茸毛。成熟幼蟲體長約20毫米,黃褐色,胸部三節稍小,各體節有8個黃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黃褐色毒毛 ,全體還密生長短不齊的黃色毒毛。蛹黃褐色,長約9毫米,外有土黃色絲質薄繭,繭長約13毫米。
3、發生規律:多代性,各地發生代數有差異 ;在湖北一年發生2--3代,以卵塊在老葉背面越冬;各代幼蟲發生為害期分別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以春、秋兩季發生重;幼蟲老熟后在茶叢根際落葉土表下結繭化蛹。
4、防治方法:
(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塊 ;
(2)摘除各代初孵幼蟲群;
(3)成蟲發生期點燈誘蛾,或利用性激素誘殺雄蛾;
(4)結合耕作深埋結繭蟲蛹;
(5)生物防治:利用茶毛蟲黑卵蜂和絨繭蜂防治卵塊和幼蟲;幼蟲期噴灑蘇蕓金桿菌或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
(6)藥劑防治:幼蟲期噴施90%敵百蟲、80%敵敵畏、50%馬拉硫磷、50%殺螟松、50%辛硫磷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殺滅菊酯、2.5%溴氰菊酯各500D-6000倍液,或25%滅幼脲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