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茶葉加工業發展現狀及對策|茶葉論文
善
按照“政府扶持,企業運作,相對集中,分戶經營”的運作模式,積極扶持茶葉龍頭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地設立銷售窗口180多家,拓寬流通渠道。每年舉辦技能培訓、委托銷售、產品推介等活動3~5期,以銷促產,增強發展后勁。
1.4 加工環境不斷改善
茶葉加工機械化是改善加工條件,提高茶葉生產規模和實現標準化生產的關鍵。全縣擁有各類加工機械2 500多臺(套),完成初制廠清潔化改造20家,有10家企業通過QS認證,3家企業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質量認證和lSO9001國家質量體系認證。
2 茶葉加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加工企業規模偏小
大部分生產企業缺乏規;,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全縣茶廠260多家,簡易廠房多,設備落伍,平均每個茶廠年加工能力僅10 t左右,到目前為止,只有1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年產值500~1 000萬元的企業只有8家。
2.2 產品質量不夠穩定
茶葉加工大多沿襲傳統的做法,其特點是中高檔茶、名優茶以手工為主;中低檔茶、大宗茶以機制為主。由于規模小,技術創新和科技引進存在困難,大多數生產者對全面質量管理的認識不夠,生產投入力度不足,品質難以穩定和進一步提高。
2.3 茶葉產品研發不足
茶類結構未調整到位,名優茶比例小,比較效益低。茶葉產品單一,以毛茶為主,深度開發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2012年全縣茶葉總產量10 024 t,綠茶6 295 t占62.8%,烏龍茶1 439 t占14.4%,紅茶2 290 t占22.8%。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從事茶葉深度研發的加工企業幾乎為零[2]。
3 茶葉加工業發展對策
3.1 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扶持龍頭企業
要打破以農為本的觀念,用工業的理念來思考茶業問題,強化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意識,打破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方式,把茶農組織起來,形成經濟聯合體,依托龍頭企業以銷促產,帶動基地建設。強化政策、資金扶持,組建各級茶產業工作團隊,實行領導聯系龍頭企業制度。把扶持龍頭企業優先發展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按照“政府扶持,企業運作,相對集中,分戶經營”的運作模式,積極扶持茶葉龍頭企業規模發展,鼓勵在北京、上海、安溪、福州等地設立銷售窗口,以提高廣大茶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3]。
3.2 堅持品牌戰略,重點打造尤溪品牌
產品質量是品牌戰略的基礎,舉辦茶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