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技術|茶樹種植
育。茶園土壤進行鋪草覆蓋,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度等,以減少水分蒸發,涵養水分。 建園時規劃好水利設施,在干旱嚴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降低到70%以下時,茶園應及時引水灌溉。
4.無公害茶園施肥技術
無公害茶園施肥除了滿足茶樹生長所需的養分外,還要講究施肥的經濟效益,更要遵循無公害茶樹營養管理的基本原則,達到節約高效、改土低殘、保證產品品質的無公害目標。堅持安全科學施肥,以施有機肥為主,嚴控無機肥,營養元素平衡,保證生產的可持續性;蕬_溝深施,采用有機農業系統生產的經l-6個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包括無污染的各類餅肥、綠肥、作物殘體、泥炭、蒿稈、海草等類似物質以及經過堆制處理的食物和林業副產品。追肥:經高溫堆制及無害化處理的人糞、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開溝施入茶園。
5.無公害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
無公害茶園病蟲害的防治,應該從茶園整體的生態系統進行考慮,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結合茶樹的生產管理,首要采用農業、生物防治措施,安置殺蟲燈,及時采摘和修剪茶樹,適時鋤草與耕作,改變病蟲生長的適宜環境條件,減少因雜草、土壤發生聯系的病蟲為害;茶季結束后及時清園,允許使用石硫合劑封園,以減少次年病蟲的發生量,但不得在茶葉采收季節使用;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利用天敵和使用生物農藥(包括植物制劑和微生物農藥)防治茶樹病蟲害,必須使用時應選擇在茶葉生產上允許使用、低毒低殘留、當對安全的農藥。
6.建立生產檔案
茶園的所有生產活動都記錄在檔案中,要詳細,包括除草、灌溉、施肥、噴藥等,記錄農藥化肥施用的種類、時間、方法、用量等,建立化肥農藥可追溯系統,以確保產品無公害的品質。
四、總結
2013我縣茶葉種植面積達到8.4萬畝,產量0.52萬噸,茶葉內外銷大約各占一半,但內銷無位,外銷無價。當務之急是抓好茶葉衛生質量問題,全面提高茶葉品質與檔次,確保消費者安全,及時掌握產銷動態,拓展市場,使大埔縣茶葉產業逐步走上標準化軌道,并穩步發展,這是我縣茶葉發展的唯一出路。
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技術
茶樹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