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病害防治管理
注意事項
30%賽褔座可濕性粉劑(多富民)
2000
6天
1. 發病初期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三次。
2.使用時加展著劑組展3000倍
50%賜加落可濕性粉劑
2000
15天
發病初期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三次
84.2%三得芬乳劑 (克力生)
2000
21天
同上
備注:( )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
三、茶網餅病
1.病原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 Ito & Sawada
2.加害部位:成葉及老葉。
3.病征:
茶網餅病初期病斑為黃綠色小點約0.2-0.3公分, 對光看為透明小點,慢慢擴大,可見不明顯淺綠色網紋,此時尚未形成白色子實層, 淺綠色網紋漸漸擴大,上有稀疏的白色粉狀物,子實層越長越密,肉眼可見一層白色網狀物,因沿葉脈生長故成網紋狀。
4.發生生態:
其發生生態與茶餅病很類似,本省有網餅病發生之茶園, 大都能發現茶餅病,但茶網餅病病斑生長緩慢,網餅病雖然在老葉發現,實際上其在幼葉期即已受侵染,潛伏期約為30天,且經60~70天后才出現網狀病斑。
5.防治方法:
目前本省尚無防治藥劑推薦,在發病嚴重地區,建議種植抗病品種。
四、茶赤葉枯病
1.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 &. Sc.
Colletotrichum amelliae (Cook) Butler
2.加害部位:葉、嫩芽。
3.病征:
初期為黃綠色小點,擴大后顏色加深呈褐色,上有黑色小點,老葉或干燥的環境中,病斑則呈黑色水浸狀,老化之病斑則成為灰褐色。為害嫩芽時病斑呈黑褐色,并往下蔓延,導致枝梢枯死。
4.發生生態:
有性世代及無性世代二種胞子在罹病葉上皆可發現,病葉遇潮濕的環境,會冒出一小團,一小團肉色的粘液,此即無性世代的分生胞子堆,亦即其傳染源;本病的傳染方式為隨著雨滴的濺布傳染,風雨可擴大其傳染范圍。潮濕及陰雨的氣候可促進病葉產生大量的分生胞子,病斑也會因空氣中的高濕度而快速的擴大;如遇到高溫干燥環境時,病葉上的肉色粘液團馬上形成一小片瘡痂,同時病斑立即停止進展。本菌是一種弱寄生性的病菌,當茶樹(葉)衰弱或受傷時,病原菌即開始活動。
5.防治方法:
(1)
改善茶園環境,增加日照及通風,降低茶園濕度,使成不適發病的環境。
(2)
種植抗病品種。
(3)
藥劑防治方法如下:
藥劑名稱
稀釋倍數
安全采收期
注意事項
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 (億力)
1500
21天
發病初期(病斑0.5公分以內時)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備注:( )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
五、茶褐色圓星病
1.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theae (Cavare) Deighton
2.加害部位:老葉及幼葉。
3.病征:
茶褐色圓星病的病征有兩種,一為褐色圓斑,在老葉葉背發生,病斑為褐色小點,漸漸擴大成不規則的圓形,在一般條件下,易產生分生胞子。另一為綠斑病斑,可危害幼葉及老葉,發生在葉背,為不規則深綠色小斑點,初期為針狀,漸漸擴大為 2-3mm大小的凸起,此乃由于海棉組織的細胞擴大所致。綠斑型病斑不易產生分生胞子,但如果置于高濕度的狀態下,仍然可以產生少量的胞子。本省發現的病斑皆為綠斑型病斑。
4.發生生態:
病原胞子為細絲狀,是本病的傳染源。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