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十大名茶|臺灣名茶介紹
以阿里山茶、杉林溪茶、梨山茶、玉山茶為代表。
仁愛鄉茶葉于霧社、高峰等地區開始推廣栽培,此地的茶園,由于位居中央山脈的深處,終年氣溫低,溫差大,而讓高山的茶菁保持極佳的品質。因地廣人稀,但仍 有為數眾多的名茶出現,例如天霧茶(霧社)、天盧茶(廬山)、宿霧茶(清境農場茶園)、碧綠溪茶、霧敦茶(紅香)、雪山烏龍茶(白姑大山--大騰農場鄒記茶園) 、東眼山茶(北東眼山)等茶。
白姑大山,別名白狗大山,為臺灣知名山峰,也是臺灣百岳之一,排名第42,海拔3341公尺,頂峰有一顆一等三角點,行政區劃屬于臺中縣。位于臺中縣和平鄉與南投縣仁愛鄉交界處,北臨大甲溪與大劍山、大雪山對峙,南隔北港溪、濁水溪與干卓萬山相望。 白姑大山屬于雪山山脈,為白姑山群最高峰。山群南部為北港溪源,溪谷是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福骨群(Xalut)的世居地!癤alut”在泰雅語中意指“居住在深山中的人”;清代臺灣府志中記載為福骨社,日據時期,以日語轉換為“Hakku”,今譯作白狗或白姑,是為由來。
雪山烏龍
雪山烏龍茶, 它可以說是臺灣茶中最頂級的茶品,雪山烏龍茶茶區位屬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大騰農場,位處于白姑大山東邊之腰地,面向合歡山,旁邊是比倫峽谷,海拔1800公尺以上,白姑大山茶區最高可到達 海拔3341公尺以上,冬季時溫度時常在0度以下,年平均溫度也不過20度,這種絕佳地理環境下種植出的頂級雪山烏龍茶茶菁,并以完全手采嫩菁、揉捻緊實和獨特的焙制技術所生產出來,是相當受好評的茶品。
日月潭紅茶
日治時代由印度阿薩姆省引進的大葉種茶種,南投縣魚池鄉適宜的年均溫及穩定的濕度,為此品種紅茶的制茶重鎮,民國67年由當時的南投縣縣長劉裕猷先生命名為“日月潭紅茶”。種植在海拔約600-800公尺茶園之大葉種紅茶,品種有阿薩姆、臺茶七號、臺茶八號、臺茶十八號,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更培育臺茶十八號(紅玉)為頂級紅茶!棒~池鄉紅茶產業文化促進協會”并自創“阿薩姆紅茶”品牌,堅持手工摘制風味。
木柵鐵觀音
木柵鐵觀音茶樹是于日據時代,由木柵茶葉公司派茶師張乃妙、張乃干兄弟遠赴中國大陸取回,種植于木柵茶區,而有木柵鐵觀音茶的開始。
木柵茶區現以產銷鐵觀音茶為主,又因每季鐵觀音的采收期約為十五天,采茶人手不足,為錯開產期而種植少量的四季春、武夷、梅占、金萱等,所制成的茶也稱鐵觀音。為了區分二者制成的茶葉,則稱鐵觀音茶樹制成的茶葉為“正叢鐵觀音”。正叢鐵觀音與一般鐵觀音的區別為茶樹的生態,正叢鐵觀音橫張枝,葉面折皺,主葉脈不正中,葉邊齒序大小不一和排列不一,一般茶葉則無完全相同之處。正叢鐵觀音于茶干,表現則較一般茶沈重,枝梗較胖也較短。沖泡后正叢鐵觀音茶湯較濃,入口茶質較重,并有特殊之品種香。
木柵正叢鐵觀音茶的特殊口味及香氣,其形成原因為木柵茶區多屬東照山坡,氣候溫和,長年雨水或霧氣滋潤茶樹,木柵地質為褐色或淺紅色泥土和礫石混合,排水性、保濕性、透氣性良好,土壤肥沃,茶樹生長良好,茶面柔軟,葉質肥厚,加以鐵觀音之傳統制法布包團揉,文火烘焙,二度輕酦酵產生之弱果香,為木柵鐵觀音之獨特茶香。
三峽龍井茶
為臺灣龍井茶的唯一產地,茶樹品種為‘青心柑種’,新鮮茶葉買進后,要置放室內平鋪晾曬,不能受日照,與其他茶葉利用日光萎凋不同,屬未發酵茶。龍井茶葉以人工采摘,以特選的幼嫩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茶菁,在制作上除了一般的炒、揉、烘之外,還多了一道碾壓的過程,使龍井茶身形扁平狹長,與眾不同。制茶者須隨時注意烘、炒的時間與溫度,否則茶葉太酥,在碾壓時便易于碎裂,無法成形。
每年的春秋雨季,為龍井茶產期;上等的龍井茶由一心二葉制成,泡后茶水顏色澄黃明亮。龍井茶的味道十分特殊,聞時清香,飲下苦后回甘,據聞具有清血路之功效,深受國內外品茗者之喜愛。
龍泉茶
龍泉茶屬于包種茶,主要的品種有青心烏龍、臺茶十二號(金萱)、臺茶十三號(翠玉)…等,早期的方式是以人工的方式采茶,采取茶樹頂端剛長出的一心二葉當作茶菁,現在改以機械方式采茶,采回的茶菁經過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及攪拌、炒菁、干燥、揉捻,最后才會變成茶葉。
民國71年榮獲全省機采優良包種茶冠軍,于民國72年時省主席李登輝將此命名龍泉茶,至此聲名大噪,盛極一時。
龍泉包種茶的沖泡方法要采采瞬間高溫沖泡,這樣才能夠將茶葉的香氣逼出,龍泉茶的茶湯呈現淡綠色,氣味芳香怡人;而在沖泡烏龍茶時水溫不能太高,茶壺內茶葉約三分滿,如此茶葉才可完全舒展,才能沖泡出甘醇喉韻的茶。
臺灣十大名茶
臺灣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