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茶的歷史與文化|普洱茶歷史文化
路馬道中的景谷茶葉出境運銷,多走東線和北線兩條“宮馬大路”。
六、1949年后的茶企業
1959年景谷縣茶廠建成,1950年初投產,主要加工邊銷緊壓茶,當時有廠房面積1200平方米,備有分篩、風選、土烘房、蒸茶、壓茶等加工機械10多臺,職工7C多人,為國營企業。
1980年隨市場的變化,加工經營范圍擴大為邊銷、外銷、內銷3大類,1981年茶廠原屬縣茶葉公司,實行加工經營獨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與茶葉公司合并經營核算,成為收購、加工、經營的中型企業。
1987年調整關系,歸縣計經委領導,實行承包經營,據有關資料顯示,當時茶廠有建筑面積1.12萬平方,其中生產用地5524平方米,職工109人。加工機械有3S臺。年可加工茶750噸,實際加工量1988年這511.3噸。1990年完成加工量392噸。加工經營產品有:出口普洱茶、邊銷緊壓茶、內銷花茶、配茶、普洱大葉青、春尖、春蕊等17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往港澳地區及省內外市場。1990年8月在縣城北郊石板村建年加工成品1750噸的精制茶廠,1992年投產,生產15年后的2007年,景谷縣茶廠拍賣給云南茶馬司茶葉有限公司經營。
景谷縣還有民營企業“景谷白龍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景谷萬潤利茶葉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制企業)等。大白茶公司主要開發云南大葉茶種地方優良群體品種獨特的,以“秧塔大白茶”為原料的大白茶貢品系列產品。
七、開發發展前景
景谷茶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是深厚的,開發好茶葉始祖(景谷寬葉木蘭化石)之源,可以擴大在國內外的地位和知名度,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謴蜕a好清代景谷“谷茶”(月餅形團茶),以及三十多年前生產的心臟形緊茶、“景谷磚茶”,可以擴大對海內外的銷售面。近年臺灣出版的《普洱壺藝》上就有景谷茶廠“七九景谷磚”的照片圖樣,還有多位臺灣茶人對品味景谷茶磚的贊語。
景谷茶的歷史與文化
普洱茶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