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烏龍茶初制工藝|烏龍茶制造工藝
其凝固在茶條的表面,并增加茶葉外形色澤的潤度,增進茶湯的濃度。
復烘的作用是再一次減少水分,使外形更緊結,色澤更潤,進一步形成烏龍茶的色香味形達到足干,便于貯藏和飲用。
在這一道工序中,閩南烏龍茶初烘(毛火)后進行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定型)、烘焙工序。閩北烏龍茶初烘(毛火)后還需進行扇簸、攤涼、揀剔、足火、燉火工序。
包揉是制造閩南烏龍茶特殊的造型工藝,采用“揉、壓、搓、抓”等動作,使茶葉形成緊結、彎曲、螺旋、圓結、圓緊的外形。
火燉是閩北烏龍茶傳統制法的重要工序,它是在毛茶足干的基礎上,連續長時間的文火慢燉,它不單可去水保質,而且對增進茶湯顏色、提高滋味醇度、促進茶香熟化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福建烏龍茶精湛的加工工藝,費時、費工、細致、復雜、技術性很強。福建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已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初制工藝中的做青工序是區別于我國其它茶類的加工工藝。
我省烏龍茶產區的茶農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摸索總結了一整套實踐性經驗理論。在整個制茶過程中,當鮮葉這個物質基礎確定后,制茶技術能對各個工序的制茶品質起作用,在制作的全過程,既要靈活掌握,但又有著一定的規律性。
掌握了這一獨特的制作技藝,才能有效地提高品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價值。
福建烏龍茶初制工藝
烏龍茶制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