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南烏龍茶品種簡介|烏龍茶種類
烏龍茶,早期(1655)從廈門港口始傳播歐洲而名震環球。烏龍茶又名青茶它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酵茶類,與綠茶、紅茶并列為世界三大茶類;與我國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并列為六大茶類。
烏龍茶創始于中國福建武夷山,相繼擴展至閩南、廣東、臺灣;現在其他一些省的產茶區,也有部分的生產。但以福建烏龍茶品質最為優異,馳名中外。它在國際茶葉市場上的英譯名為Oolong tea。是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特種茶。
福建烏龍茶屬半發酵茶。烏龍茶的制作工藝結合了紅茶和綠茶之所長,使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有具有紅茶的醇厚。經過特殊的“做青”工藝制作而成的烏龍茶,形成了綠葉鑲紅邊,花香濃郁的特征。
福建烏龍茶按產地不同,一般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閩南烏龍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與閩北烏龍以武夷大紅袍為代表。
閩南烏龍
綠茶為不發酵茶,烏龍為半發酵茶、也稱為青茶,紅茶為全發酵茶。注意,這里的“發酵”并非指生化科學里的“微生物發酵”,而是指茶葉特征性物質的多酚類酶促氧化反應過程--基本上,我們所說的發酵程度與氧化反應程度是大體上的一一對應關系(大概上的,不一定精確),如綠茶采摘茶芽后很快炒制,烏龍茶需要經過促進氧化反應的前期工藝(參見“制造工藝”部分);紅茶則需經歷更高程度的氧化反應。
烏龍茶家族包括:
閩南派系,安溪、華安、南靖、漳浦、平和、龍巖皆有產出;閩北武夷派系;廣東潮州派系;臺灣省派系;
其中閩南烏龍的主要品種包括:鐵觀音、本山、毛蟹、黃金桂、奇蘭、八仙、佛手、梅占、大葉烏龍等等,產量上毛蟹占據絕對主流,鐵觀音其次,之后是黃金桂、本山,此外的其余子品種分布狹窄、總量更少。
特別注意:鐵觀音只是閩南烏龍茶旗下的一個品種,由于名頭在外、經常被當作與綠茶、紅茶并立的一個大類,其實這是市場上的誤解。
品種簡介:鐵觀音、毛蟹、本山、黃金桂
鐵觀音:茶樹品種名稱之一,非商標名,采用鐵觀音品種茶青原料制造出的成茶品質最優,廣為喜愛,素有“七泡余香”和“觀音韻”之名;但鐵觀音茶樹生長緩慢、單產最低,價格也最為昂貴,為國內消費的絕對主流——不幸的是,市面上有大量其他的品種被冒充為鐵觀音。
毛蟹:茶樹品種名稱之一,非商標名。毛蟹單產最高,計劃經濟時代為適應出口需要被大量引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