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知識和社會文化
茶葉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咖啡因提神醒腦,品飲過程又繁衍歷史文化對應精神滿足。"普洱 茶熱"的興起與普洱 茶的文化意義不無關系。那么,該如何在品嘗普洱 茶中體會、享受其文化意義呢?
普洱 茶愈歲經年,本身就是一段久遠的歷史文化。面對小葉品種茶的淡薄、各類綠茶的華麗外裝,人們對以新為貴的茶品開始感到厭倦。而云南普洱 茶就像一個質感的人,乍看也許沒有什么印象,但卻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有層次感。這時獲得的不僅是感官的滿足,還有精神文化的交流。
普洱 茶文化,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來理解,它是思茅市、西雙版納州普洱 茶鄉各族人民從古至今創造的、在對茶的發現、馴化、栽培、制造、加工、運輸、保存、銷售、飲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它與自然、地理、民族、經濟、文化緊密聯系,涉及種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飲茶人各民族 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等方面,如古茶樹、古茶林、大茶山、茶種植、茶品種、茶加工、茶貢品、茶廠家、茶馬道、茶飲具、茶醫藥、茶民俗、茶品飲、茶風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詩詞、茶楹聯、茶文藝、茶保健、茶葉節等等。普洱 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眾多茶文化中,有其獨特鮮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廣博性特點,其中一些內容實體,已具有文物價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價值。
普洱 茶與人們的物質文化緊密相連。思普區普洱 茶鄉有野生型古茶樹、過渡型古茶樹、栽培型大茶樹多處。思普區有知名的古代茶人、近現代茶人、當代茶人數十人。云南大葉種普洱 茶種植廣泛、有西雙版納茶區、思茅茶區、外地州茶區幾十處茶山。用云南大葉種所制的茶葉品種特色較多,有傳統普洱 茶,現代普洱 茶、紅茶、綠茶等等幾十種。普洱 貢茶受清皇朝寵愛,其貢茶的品種、貢茶的采辦、貢茶作國禮、貢茶的影響等令人人迷。普洱 茶加工是一門傳統工藝,有散茶加工,有傳統緊壓茶加工,有昔日揉茶師,有不同的茶叫?包裝。普洱 茶經貿經歷了唐宋元明時期的茶經貿、清代時期的茶經貿、民國時期的茶經貿以及20世紀下半葉的茶經貿,一直延續到現在。明清以來至民國,先后在普洱 、思茅、景谷、景東、墨江、倚邦、易武、車里、佛海、南嶠、江城等地興辦了不少私營茶莊商號,為普洱 茶的加工貿易作出了貢獻,20世紀50年代以后,思茅市、西雙版納州普洱 茶鄉又興建了茶廠、茶葉公司等企業數十家,擴大了普洱 茶的國內銷售和出口貿易,省內外國外也還有生產普洱 茶的茶廠企業,更擴大了普洱 茶的影響。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建在勐海,云南思茅茶樹良種場、中國普洱 茶研究院建在思茅,提高了普洱 茶鄉種植發展茶葉‘的科學技術水平。普洱 茶馬古道是明清至民國時期,海內外商人馬幫到普洱 茶區用騾馬運輸茶葉的山間馬道、有昆洛前路茶馬道、滇西后路茶馬道、思茅易武茶馬道、思茅瀾滄茶馬道、思茅江城茶馬道、普洱 思茅通外茶馬道、佛海通外茶馬道,沿路有馬幫、牛幫、馬站、馬店,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馬幫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