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資訊
茶葉生產
茶葉保存
暜洱茶
白茶
紅茶
中國茶道
茶與健康
茶葉營銷
茶葉圖片
茶文化
茶葉選購
茶葉品鑒
烏龍茶
黃茶
綠茶
中國茶藝
茶葉功效
茶葉文獻
茶與音樂
茶博會
茶葉泡法
茶葉制作
紫砂壺
花茶
黑茶
茶葉知識
茶葉減肥
茶葉價格
茶葉視頻
中國名茶
茶葉種類
暜洱茶品種
烏龍茶品種
黑茶品種
綠茶品種
紅茶品種
白茶品種
黃茶品種
花茶品種
似茶非茶
茶盤茶具
您的位置:
茶葉網
>>
茶葉生產
>>
茶葉病蟲害
>>
標簽
>>
山茶
山茶
的相關內容
山茶細蛾
又名幕孔蛾、三角卷葉蛾,屬鱗翅目、細蛾科。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廣為分布。危害
山茶
、茶和油茶。 為害特點:將葉尖向葉背面卷結成三角形蟲包,居于包內取食。轉移他葉時則另行卷包取食。一般一包內1蟲,偶爾一包內有2-4頭幼蟲。幼蟲老熟后在蟲包上咬一孔洞爬出,轉移到下部老葉或成葉背面靠近主脈處結繭化蛹,一般一葉結繭1個,也有的一葉上結2-3個的。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4-6毫米,翅展10-13毫米。頭、胸暗褐色。觸角絲狀、褐色。顏面密布黃色鱗片。前翅褐色,帶有紫色光澤,...
本文標簽:
山茶
明
油茶
山茶灰霉病
癥狀:病菌先從花瓣的尖端侵入。發病后,病部呈水漬狀,褪色。最后,花瓣變褐腐爛,花朵脫落。 病原: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層,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傳染途徑: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 防治方法:1、注意通風,降低濕度。2、及時摘除病花,集中銷毀或深埋于土中。3、發病初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1500倍液。...
本文標簽:
山茶
山茶灰斑病
又叫輪斑病、輪紋病,為
山茶
上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但也危害新梢。葉上病斑近圓形、半圓形,褐色,大小1-2厘米。擴大后病斑中心變灰白色,邊緣黑褐色,明顯隆起。病斑與周圍的健全組織界限分明。后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小點,較粗大,嚴重時落葉。病斑發生于新梢時常造成新梢上呈褐色,長形,水漬狀,邊緣明顯,后逐漸凹陷,縊縮,不連續縱裂成潰瘍斑,大小3-4毫米,有時可達10-30毫米。最后病梢脫落。 病原:為茶褐斑多毛孢菌[Pestalotia guepini Debm. (=P. ...
本文標簽:
山茶
明
山茶缺鐵黃葉病
癥狀:主要表現在新梢的幼嫩葉上。開始葉肉先變黃,而葉脈兩側仍保持綠色,致使葉面呈綠色網紋狀失綠。隨病勢發展,葉片失綠程度加重,出現整葉變為黃色,葉緣枯焦,引起落葉。嚴重缺鐵時,新梢頂端枯死。 病原:由缺鐵所致由于鐵元素在植物體內難以轉移,所以缺鐵狀多從新梢頂端的幼嫩葉開始表現。 鐵對葉綠素的合成有催化作用,鐵又是構成呼吸酶的成分之一缺鐵時,葉綠素合成受到抑制,植物表現褪綠、黃化甚至白化。 發病條件:從土壤的含鐵量來說,一般土壤并不缺鐵,但是在...
本文標簽:
山茶
山茶葉黃斑病毒病
癥狀:感病植株葉片出現黃色斑駁或彩斑,一般黃色。斑駁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時褪綠很輕,有時有不規則污斑或斑點;ㄓ袝r也出現斑駁或大理石花紋。 病原:為
山茶
葉黃斑病毒(Camellia Yellowspot Virus)。有關此病毒的特征和性狀沿不清楚。 傳染途徑:據試驗,嫁接可以傳染
山茶
葉黃斑病毒病。病株作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現此病病。 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樹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本文標簽:
山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明
包裝
土法防治茶葉病蟲害|無公害茶葉栽培
通過茶園管理措施預防和控制茶樹病蟲害
茶樹病蟲害生物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