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企業”之益陽茶廠:香飄一甲子 冉冉韻不絕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品質日益提升,對邊疆茶的品飲方式等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此期間,益陽茶廠一方面著手“質感”升級,于1973年,從原料升級、配方優化等方面著手,創制出第一片特制茯磚茶,成為整個行業的經典產品,其制作標準一直延續至今;一方面進行著“形態”升級,致力于磚茶的“瘦身塑形”,將以往重達數斤的磚茶制作成800克、400克產品,并研制出便攜帶易沖泡的袋泡茶等。
茶香裊裊,薪火相傳。整整60年,益陽茶廠從促進民族團結與維護邊疆地區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六十載如一日,連續、無間斷累計向新疆、青海、甘肅等地調撥茯磚茶50多萬噸,為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遺余力貢獻著一己之力。
如今,湘益茯茶已成為西北地區家喻戶曉的“生命之茶”,在當地任意一個小商店、雜貨鋪都能買到。在新疆,甚有“喝酒要喝伊力特,喝茶要喝湘益特”的美譽。長年的實力積累,也使得益陽茶廠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邊銷茶生產企業,銷量占湖南省邊銷茶總產銷量的60%以上,形成的萬噸級國家黑毛茶原料儲備庫,一磚一瓦都透著茶香,在全行業屬首屈一指!
開拓——市場潮流的締造者
事實上,益陽茶廠的發展,也并非一路順暢。
市場風云變幻莫測,沉浮于此的企業,有的隨時代的發展而繁榮,有的隨著時代的變革而萎靡。90年代,邊銷茶受市場競爭沖擊,就迎上了這一消沉境遇。很多茶企或停產、或倒閉,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益陽茶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
舉步維艱之際。是妥協,還是尋求突破?
既是榮譽,又是使命
當時,黑茶在內地市場還屬一片空白的產品,被內地市民視為粗大不起眼的食品,另一方面,在曾經食不果腹的年代,黑茶所具備的刮油功效,內地百姓也的確“受之不起”。
“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亞健康市民增多了,市場就有了它存在的道理。”基于這樣的考量,2005年,湖南省益陽茶廠在穩定和鞏固西北傳統市場、保障邊銷茶供應的基礎上,始以超前的目光進軍國內市場。
上好的原料加考究的工藝,方能出上品。為了研制這一高端茶品,益陽茶廠不惜投入重本,以幾十元一斤的價格收購高級別原料。按當時的市場行情,黑茶生產廠家幾乎都是以不到一元一斤的價格采購原料的。益陽茶廠猛然提高數十倍的成本投入,被同行稱之為瘋狂之舉。
不久后,潛心研發的一品茯茶、極品茯茶、湘益茯茶400g成功問世,成為行業第一批中高檔茯磚茶。正如所期,產品一經問世,迅速被搶購一空。
以品茯茶等為代表產品的內銷茶,如同一把打開湖南黑茶內地市場的鑰匙,使得一度消沉的茶產逐漸復蘇。2007年,許多即將停產或倒閉的茶企看到茯茶內銷的商機,紛紛以一品茯茶為標桿試制中高檔茯磚茶競爭內地市場。自此,徹底改變了自古茯磚茶只以邊銷茶為主的格局。
實行內銷后,為進一步消除消費者對黑茶衛生安全方面的擔憂,2009年,益陽茶廠又在保持傳統工藝前提下,接軌現代科技,投入千萬元引入全國首條行業自動化生產線,確保整個生產過程茶葉“不落地”,實現了作業清潔化、連續化。這一開先河之舉再次引起了行業震驚,相關領導、同行、市民等參觀者絡繹不絕。很快,行業企業紛紛以這條生產線為模版,開啟黑茶生產自動化時代……
一家勤于“拓荒”的茶廠,一片高端茶葉的研發,一個開拓內銷的舉措,如此撬動了湖南黑茶產業的大發展!
如果說,這些舉措昭示著益陽茶廠的魄力與魅力,那么這樣的魅力,益陽茶廠還有很多。馳騁在黑茶領域的益陽茶廠猶如“弄潮兒”,一直在上演一系列的“首當其沖”——
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在繼與湖南農大攜手成立茶學博士科研工作站后,與湖南大學聯手組建茯茶行業第一家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目前,益陽茶廠正借力于院校合作,提煉黑茶精華,進行產品的功能結構細分,研發粉末、顆粒、液態等食品及保健品,推動湘益牌茯茶從老字號邁步健字號。同時,根據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創新研發“心”形等便攜性、觀賞性、易泡性兼具的小而精茶品;
飲上一口,唇齒留香
向國際市場進發,成為省內第一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黑茶生產企業,產品遠銷至韓國、日本、英國等多地,讓湖南黑茶飄香海外;
創新營銷模式,開通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渠道,形成一個以益陽為中心、線上線下互補的多層次營銷網絡模式。目前,以旺旺茯、甲子茯等為主的系列湘益牌茯茶暢銷全國各地,代理商、營銷點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公司年產量達1萬噸左右……
近年來,益陽茶廠屢屢斬獲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省創新型企業等眾多榮譽。這都是敢嘗試、敢突破帶來的結果!
傳承——匠心匠藝的守護者
幾年前,安化一名老板,認為湘益茯茶品質好、口感好,想生產“湘益味”的茯茶。他買來各種等級的毛茶,請來制茶老師傅,多番試制,卻愣是調制不出湘益茯茶的味。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后幾經分析,認為這是益陽茶廠金花酵庫的生態環境所致。
經典茶品
金花酵庫是指連續使用了幾十年以上的茯磚茶生產烘房。茯磚茶制作要經過30多道工藝,其中有一道核心工藝為“發金花”,即在烘房通過一定的溫度濕度控制條件下,自然生長出一種優勢菌種——冠突散郎囊菌,俗稱金花,一種可以喝的益生菌。
自1958年建廠以來,益陽茶廠從未間斷生產,使得金花酵庫形成了穩定、純正的冠突散囊菌群,菌落生態成熟、完整,成就了無法仿制的品質基因,造就了茯茶“湘益味”的品質特色。
品質基因,源于正宗傳承。“金花”的絢爛綻放,折射的是益陽茶廠對傳統工藝深切的傳承情懷。
“再好的原料,如果沒有好的工藝,也是徒勞。就好比最好的玉石原料沒有經過工匠的雕刻,它永遠是一塊石頭而不能成為價值連城的玉器。”在益陽茶廠董事長彭雄根看來,茶葉行業是傳統行業,需要技術的傳承。
一直以來,益陽茶廠以500年茯磚茶傳統生產工藝與工序為依托生產加工,比如傳統發花工藝,就能讓茶品保留純正的口感。不僅如此,一批深耕在此多年的老茶人,也通過他們數十年的經驗積累為茶品添香。茶品好不好,并沒有數字化的標準。于是,老茶人們辨色、聞香、觀形,以嫻熟的老手藝與根植于腦中的行為習慣,賦予湘益茯茶最香醇的口感。
益陽茶廠博物館
這些“軟性”的手藝,被視為益陽茶廠“最值錢”的東西, 一代一代傳承著。從茶葉堆里成長起來的“茶二代” “茶三代”,一邊吸允著芬芳茶香,一邊在祖輩、父輩的影響與培養下,成為高學歷的制茶人。
2008年,益陽茯磚茶制作技藝被例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認定湖南省益陽茶廠為技藝唯一傳承保護單位?v觀全國,以公司設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保護主體少之又少。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傳統工藝一脈相承的益陽茶廠當屬實至名歸!
目前,益陽茶廠正在“打造中國黑茶產業航母”的征程上昂首挺進,前行的有力武器,或許仍將是“懷一顆匠心,守一份匠藝,讓傳承無止境延續”!(文/陶芳芳,資料來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