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機械知識問答
成型顆料體,代替繁重的人工包揉作業,提高工效數倍,而且外形更加美觀、色澤更加翠綠,大大提高了茶葉的品質,真正實現了高產量、低故障、低消耗、整機一人操作,是目前最先進的茶葉整形機械。
6CRQ系列轉子式茶葉揉切機
本機適用于綠、紅碎茶的揉切作業。將經過萎凋和初步揉切的茶坯,由進茶口經螺旋推進器進入機腔,在筒壁筋條的配合下,受到較強的滾揉、絞切作用,在經切刀花盤的切碎作用之后,進而受棱刀板的適當攪切揉搓而排出機腔。
6CR-25揉捻機
6CR系列25型揉捻機適用于名優高檔茶的揉捻作業,具有結構合理,條索緊細,成條快,破碎率低,葉細胞破損率適度,耗電省等特點,是加工毛峰、碧螺春等卷曲型名茶的理想機械。
它主要設有一蓮花座,一傳動組,及一卷布桿,蓮花座設有數片蓮花片由傳動組帶動蓮花片做開、合之動作,對茶葉進行揉捻及壓縮,并由另一驅動馬達帶動蓮花座旋轉,并配合卷布桿,將布質袋自動繞卷成結,令布質袋之容置空間逐漸縮小,達到對茶葉雙重揉捻及縮小體積之功能。
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型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利于茶葉發酵。名優茶揉捻機械用于名優茶加工中的揉捻作業,目的是使茶葉卷曲成條,適度破壞葉細胞。名優茶揉捻機的型號較多,以揉桶直徑分為6CR- 25型、6CR- 30型、6CR- 35型、6CR- 40型、6CR- 55型、6CR- 65型。
茶葉機械操作的利與弊,茶葉機械化操作的未來趨勢是什么?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機械的作用不可小視?梢哉f,沒有機械的進步,就沒有農業的發展,更沒有農業的產業化與現代化。茶葉生產業也不例外。茶葉機械的廣泛應用,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確保了茶葉品質。
目前我國許多產茶省的茶葉加工為手工加工生產,工價高,導致加工制作成本高、效益低,制茶出茶率不高,經濟效益低下。為了能從根本上提高茶葉生產效益,推廣新茶葉機械、新技術是實現茶農節本增效的關鍵。茶葉機械操作方便,機動靈活,制茶效率高,比人工制茶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每臺每天可制作干茶10多公斤,相當于7個制茶工的制茶量。機械制茶與人工相比節省成本80%左右。與此同時,部分擁有茶葉機械的茶農在搞好自己家茶葉機械加工的基礎上,還大量收購其他茶農的鮮茶葉進行加工,提高了機械使用效率,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由此可見,使用茶葉加工機械可以大量節省勞力、節約成本,確保及時制茶,實現茶園增收、茶葉增效、茶農增收,發展茶葉加工機械化是增加茶農收入的有效途徑。
有利就有弊,茶葉機械操作的不利因素在于:首先鮮葉品質不及手工采摘的好,選擇性不完善,老嫩不已,部分也長破損,完整性差。其次采摘批次少,每年剪采次數有限定,而手工則可以達到20批以上。而且機械化加工還要求工作人員對機械的熟練程度,對工作人員要有一段長時間的培訓及實際操作。這些都是影響著茶葉機械操作發展進程。
茶葉生產是多環節的系統工程,找準茶葉技術創新的結合點,加快有機茶葉的生產,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突破口。在目前我國多為老茶園的狀況下,改造老茶園,推廣機械化采茶技術,無疑是我國茶業打入國際市場,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手段。
近幾年,浙江、福建、安徽等產茶大省越來越重視茶葉這一優勢產業,茶葉機械化生產也正在迅速普及,現在傳統的手工采茶與制茶方式已經在改變。茶葉機械化的發展與成熟日益顯見,一名不太熟練的采茶工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技術培訓,便可以上機進行操作作業。炒出的茶葉扁平光滑,色澤均勻,香氣撲鼻,味道純正,湯色清澈明亮,其價格也比本地一般炒制手炒出的茶葉價格高。
由此可看出工業在逐步地走向自動化,而農業也正處在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令眾多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和廣大茶農欣喜的是,農業部、 財政部在2008年12月26日研究制定了《2009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并已開始實施,加大了對茶葉機械生產加工補貼助力和項目扶持。其中,茶樹修剪機、采茶機、茶葉殺青機、茶葉揉捻機、茶葉炒(烘)干機和茶葉篩選機均列入購置補貼范圍。面對茶業產業化和茶農迫切的需要,近年來各茶葉生產省開始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主要依靠國家補貼政策、建立示范推廣縣與項目,全力推廣茶園建設、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葉加工全程機械化技術。
茶葉作為一種天然綠色飲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綠色作為一種時尚、一種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隨著我國作為傳統的茶葉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加快老茶園改造,大力推廣茶葉產業機械化技術,對促進茶葉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運用這個公式計算,要按各道工序茶機的日產量分別計算各工序的茶機臺數。最高日產量一般以全年總產量的3%~ 5%,或以春茶總產量的8%~10%,或春茶洪峰期的平均日產量進行計算。茶機日產量或臺時產量可在產品說明書上查到。按臺時產量配備茶機臺數的公式如下:
茶機臺數=某工序日最高在制品產量/(茶機臺時 產量×每天作業時間)
由于鮮葉嫩度和含水率不同會影響單機生產效率,通常按平均產出率來進行茶機配套比較恰當。在生產過程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管理抑制洪峰,均衡生產。
茶葉機械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