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費體驗的茶葉包裝設計研究
茶葉作為大眾公認的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品,在進行包裝設計時,也要傳承其“綠色”氣質,在包裝設計中盡可能地體現環保意識。而目前市場上的茶葉的眾多包裝材料中,少有真正綠色環保的材質,當茶葉用完后,剩下的包裝物幾乎更是毫無再利用的價值,多數都只能直接丟棄。
三、基于消費體驗的茶葉包裝需求分析
1、創意新穎、價廉物美
“包裝”這一概念從嚴格意義上講是由“包”和“裝”組合而成。其中,“包”是從技術和實用角度提出來的,是指用一定的材料把東西裹起來。使東西不易受損、方便運輸。是屬于物質的概念;“裝”指事物的修飾點綴,把包裹好的東西用不同的手法進行美化裝飾,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美觀,這是美學范疇,屬于文化的概念。在包裝設計過程中,為了避免華而不實的過度包裝,應該盡量將每個環節的成本有效的控制,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消費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享受品茶的過程中,而不是苦惱于如何處理高價而無用的包裝盒。
對于“什么樣的包裝才能滿足顧客需求、占據市場優勢?”這個問題,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發現,“創意新穎、價廉物美”的整體包裝設計是消費者的普遍需求。
2、人性化
不同茶葉,泡制方法都是不同的。根據不同的茶葉特質,可以針對性的設計出一些更人性化的小袋包裝,或是更便于取用(茶葉)的個性包裝。例如普洱茶,需要用專門的茶刀或是茶針在一整塊普洱茶上用力切割下一小塊,然后再泡茶品茶,這個在整個品茶過程中是極不方便的。如何能在保證茶品質的前提下,提供給消費者一種輕松、便捷的人性化設計,使得消費者能夠輕松愉悅地享受這種品茶的樂趣,這點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改進。
3、環保
環保意識首先體現在對包裝材料的選擇上。在考慮包裝保護茶葉品質的前提下,還要盡可能選擇一些容易降解的、能夠重復利用、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的材料比如竹類材料。紙袋、紙盒等材料雖然環保,但原材料緊缺,最好采用能多次重復利用的替代品來更好地節省耗材。
四、解決方案
1、輕松、便捷地享受品茶樂趣
不同茶葉,泡制方法都是不同的。根據不同的茶葉特質,可以針對性的設計出一些更人性化的小袋包裝,或是更便于取用(茶葉)的個性包裝。使得消費者能夠輕松、便捷就能享受到品茶的樂趣。
2、茶葉的特質
1)茶葉易碎、易變質
由于茶葉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干燥和烘焙。缺失了水分的茶葉很容易在運輸、包裝以及使用過程中碎掉。茶葉也容易霉變而變質。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是12個月至24個月不等。茶葉變質,陳化是茶葉中各種化學成分氧化、降解、轉化的結果,而對它影響最大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水分、氧氣、光線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2)投茶要適量
投放茶葉量太多或太少都不恰當,因為投放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茶香、茶味。因此,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3)頭泡茶不能喝
茶葉在生長和采摘過程中,表面會有些滯留的農藥或微細雜物,在炒制前沒有經過沖洗,而且茶葉有吸附功能,會吸收鋁元素(鋁元素會導致癡呆)。因此,頭泡茶就起到“洗茶”的作用,用低于80℃的開水半杯沖泡,過1分鐘左右將茶水倒掉,這樣洗過的茶葉才能進行沖泡。
4)茶宜現泡現飲
首先,茶湯里含有茶多酚、氨基酸、類脂以及維生素等成分,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營養大打折扣。如茶湯里的維生素含量會因氧化而減少,其中維生素C的氧化物還會與氨基酸進一步作用產生褐色色素,從而影響茶水的色香味。其次,在溫度適宜時,隔夜茶會給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在夏秋季。所以茶葉要現泡現飲,才能既有好口感又能保留營養成分。
3、產品包裝革新
包裝這一概念的組合本身就體現出一種要求,即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的統一。追求這兩者的統一,是現代大眾消費心理的一種普遍要求,避免華而不實的過度包裝。設計的茶葉包裝應該既能克服茶葉本身的弊端,如易碎、易變質,又能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性。
參考文獻:
[1]張慶等,茶的保健作用研究進展,西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2001。
[2]寇丹,茶藝初論,農業考古,1997(4)。
[3]任亞琴,茶之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0。
[5]葉羽,茶經,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1。
[6]羅文華,趣談中國茶具,天津:百苑文藝出版社,2005,1。
基于消費體驗的茶葉包裝設計研究